长江鲥鱼是什么鱼?
一、鱼种论述
长江是“长江三鲜”之一,学名鲥,别称时鱼、三来鱼、三黎鱼等,因“初夏时则出,余月不复有也”而得名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鲱形目、鲱科、鲥属洄游鱼类,平时栖息在海洋中,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。
二、形态特征
长江体呈长椭圆形,头侧扁,前端钝,吻圆钝、中等长,眼小、侧前位,脂眼睑发达,口小,上下颌等长,体被圆鳞,无侧线,头部光滑无鳞,腹部棱鳞强,背、臀鳍的基部有很低的鳞鞘,胸、腹鳍基部有短腋鳞,尾鳍深叉形,体背部绿色,体侧、腹部银白色,吻部乳白色,鳍淡黄色,背鳍、尾鳍边缘灰黑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长江是近海洄游性鱼类,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,我国福建、江西、海南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、广西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,海洋中以东海、南海最常见,淡水中则以长江、钱塘江最多,另外韩国、朝鲜、泰国等地也可能有分布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洄游:长江是暖水性中上层海洋鱼类,平时栖息在海洋中,春末夏初溯河而上进行生殖洄游,幼鱼在江湖内生长,长到15厘米时入海生长,性成熟后再溯河到淡水中繁殖。
2、食性:长江是杂食性鱼类,其中降海前的幼鱼主要以淡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,而降海后的幼鱼和成鱼则主要以桡足类、硅藻等为食,摄食强度随着向河口移动而逐渐减弱。
3、繁殖:长江产卵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,绝对怀卵量100万粒以上,卵多产于江底多砂质的卵石上,卵为浮性卵,具油球,水温26.5~27.0℃时受精卵17个小时孵出仔鱼。
长江鲥鱼主产于哪里?
长江鲋鱼体长而侧扁,鱗白如银,肉中 多细刺,唇边多米点。长江鲥鱼产于长江下游,以当涂至采石 一带,其味最为鲜美,并与河豚、刀鱼齐名, 称“长江三鲜”,素为江南水中珍品。农历 五月初上市,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,因 而愈显名贵。其肉味道鲜美,最宜清蒸。
海鲥鱼和长江鲥鱼区别是什么?
我从小就生活在长江边:这里条条河沟都通长江,小时候每到WWW.di‖aOYuchANG.COm秋天,长江水位下退,都会露出江滩,江滩里各色各样的品种鱼虾可多了,那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,长江里有鲥鱼,渔民抓到后要上交的给中央招待贵滨所使用,但实际很少有人见过这鱼,我至今也未偿见到过,长江里现在有很多种类的鱼都消失了,不用说鲥鱼,就连长江的野生螃蟹都是人工繁殖的了,市场上鲥鱼肯定不是长江里的!。
美国鲥鱼和中国鲥鱼在外形上、生活习性上、营养价值和口味上、DNA结构上都很近似,可以作为中国鲥鱼的替代品种进行养殖、推广和食用。但这两种鱼并不完全一样,是同属一个亚科、但不同属的两个种,在分类地位上十分接近。在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未分离时,同在一个大陆的淡水中生活,美亚大陆断裂后,才分开生活,实际上是同宗同祖。
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,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,其他时间不出现,因此得名。鲥鱼体长椭圆形,长约24厘米,大者达50厘米以上。头侧扁,前端钝尖,口大,端位,口裂倾斜,下颌稍长,上颌正中有一缺刻,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。鳃耙细密。鳞片大而薄,上有细纹;无侧线,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,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,胸鳍、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。尾鳍深分叉,被有小鳞。体背及头部灰黑色,上侧略带。扩展资料:鲥鱼对水温要求较高,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~22摄氏度,低于7摄氏度或者高于30摄氏度时就不摄食并出现死亡,在水中总是不停游动。鲥鱼为滤食性鱼类,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,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;但在生殖洄游期间,亲鱼很少进食。分布中国南海及东海,亦见于长江、珠江、钱塘江等流域的中、下游。
长江刀鱼和鲥鱼能养殖或买卖吗???
可以养殖和买卖。目前鲥鱼都是美国鲥鱼,长江的本土鲥鱼已经灭绝了,而美国鲥鱼不属于保护动物,口感差不多。刀鱼数量虽说很稀少了,但是整个长江蕴藏量还是很大的,而且人工育种的难关已突破,种群数量得到保证。河豚也可以养殖,最近更是培育出了无毒河豚,价格昂贵。
东南亚鲥鱼和长江鲥鱼学名
长江四大名鱼指银鱼,刀鱼,_鱼,鲥鱼。 银鱼 此鱼形细长,身透明,体光滑,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,在中国被誉为美味。其产于长江口,俗称面丈鱼、炮仗鱼、帅鱼、面条鱼、冰鱼、玻璃鱼等。
鲥鱼又称时鱼、三来鱼、三黎鱼。鲥为溯河产卵的'洄游性鱼类,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。平时生活于海中,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,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,在5-7月,当水温达28℃左右时,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。其味极为鲜美,更宜不刮鳞清炖,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