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垂钓爱好者应该也发现了,现在的许多钓法中都开始很讲究饵料的雾化,雾化分成好几种,有立体雾化、柱状雾化、逐层雾化以及横向雾化等。无论哪种雾化,判断雾化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,在区域水层里,融化的颗粒是否多、雾化的面积是否大。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雾化。
在钓鱼术语中,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饵料均匀膨胀,饵中的细小颗粒溶散脱落,在钩饵的运动轨迹上或是在钩饵的停留水层形成雾状区域的现象。雾化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最应该考虑到的,几乎所有的淡水鱼对散化在水中的微小颗粒都很感兴趣。
雾化产生的原因很简单,饵料里雾化主要有雪花粉之类和麸素,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一般都是经过了膨化处理,或在配制的时候加入膨胀脱落的元素。饵料在入水后,受到各方面水压的影响,首先开始雾化的是饵中麸素系列元素。它们的颗粒是最小且没有粘性,所以最先脱落;麸素之后开始雾化的就是薯粉类饵。薯粉的比重比麸素的还轻,可它入水后并不是第一个雾化的。那是因为它的颗粒要大且本身具有粘性,所以较麸素脱落的慢些。在正常垂钓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窝子的持久性,现在钓友们都知道钓鱼的时候最重要的诱钓和一,所以几乎都在饵里加了小麦蛋白,其特性就是越打纤维裹的越紧。
如何控制饵料的雾化效果呢?在开饵时,不会单一使用一种饵料,而是三到五款左右的饵料一起混合开制。这就要求我们对商品饵料的物理性有一个很好的认识:我们的哪些饵料本身含有雪花粉或者本身很轻,哪些饵料比重大基本没有雾化。通过添加或者减少这类的饵料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。如果我们的饵料雾化效果太好,那就放在盆中多打揉。
不一定所有的情况都要求饵料有好的雾化效果。我们要慎用雾化这把双刃剑。快鱼重雾化,但高密度塘打几竿就上鱼,甚至第一竿就开始中鱼的,这个时候如果饵料雾化的太快,随着鱼数量的增多,它们因为雾化的细小颗粒刺激越来越兴奋,浮标状态就会变多,这给我们抓入口信号带来困难,而且容易乱窝。这就不如直接在开饵的时候少些雾化,保持一定频率来钓取。小鱼因为口小,对细小颗粒和雾状很敏感,在这时,最后不引起它们的注意,把饵做不要雾化,直接等着大鱼的光临。最后要注意的是钓鲤鱼等大物鱼的时候,开始做窝时有一定的雾化,一旦鱼进窝饵料要再强雾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