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水钓鲫鱼应该怎么调漂
老者钓的是滑铅,铅很重,漂却很小,铅皮坐上方的太空豆打开10公分,鱼拉动的是整个浮漂的浮力,所以只露一目,黑了就提,比较容易抓,这样钓子线可以放到很短,铅沉底浮漂可以再往上推子线的长度,即解决水浅,又不怕流水。
秋天钓鲫鱼怎样调漂
台钓调漂的方法有很多,比如半水调漂,带饵调漂,无钩调漂等!可不在不同的鱼情下,浮漂调钓目数也不一样,就比如深秋野钓鲫鱼时,以下这调漂方式才是最正确无误的,当然一本正经的告诉你,以前不知道不要紧,只要现在能学会,大板鲫肯定会接二连三的上钩。
野钓
1、根据用饵习惯调漂
挂蚯蚓红虫饵时:众所周知,虽然蚯蚓和红虫是深秋初冬野钓鲫鱼的利器,因为它们体内含有很丰富的动物蛋白。只不过这饵的重量轻,没办法将浮漂直接拉下目数,而且用这种饵,如果要想鲫鱼一钓一个准,钓的太灵,漂相会非常不真实,所以建议钓友还是选择调平水钓两三目数比较稳妥。
野生大鲫鱼
挂商品搓拉饵时:当然深秋钓鲫鱼,除了用虫饵,还可使用商品搓拉饵,只不过对于这种比较重的饵料,建议还是选择半水调漂比较好,方法非常简单,首先重铅找底,直到浮漂露出水面一目,然后下拉一个子线长度+15公分左右,接下来剪铅调至自己想要的目数即可!
浮漂调整
2、根据气温高低调漂
杂鱼多时:虽然以上是介绍调漂的方法,可现在一本正经的告诉你,野外作钓过程中的鱼情是时刻都在变化的,比如钓鲫鱼遇到杂鱼闹钩,漂相较乱时,可依次上推浮漂3公分左右钓钝一些。
野生大鲫鱼
综上所讲述正是:在深秋时期,户外野钓大鲫鱼时需要牢牢记住的一些调漂技巧,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调钓方式,也还请多多指教,最后祝钓友大鲫大鲤,每天都渔获满满!
钓鲫鱼怎么调漂最灵活
有的钓友在听一些老钓友谈话聊天的时候,特别是在聊到调漂时,总能听到其说:调几目钓几目。这样的名词新手钓友听不明白,现在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调目和钓目。我们在野钓的时候,调漂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,先来说,漂的几目几目的意思,它指的是漂头彩色的一格就是一目,当然,黑色格子不算。调目就是我们在调漂的时候,剪了合适的铅皮丢到水中,空钩没到底的情况下露出的目数就是调目。而钓目则是装好饵丢水中,饵到底之后,浮漂露出的目数。把这两个名字弄清楚了,自然就知道调目与钓目了
钓鲫鱼怎样调漂
调漂:
1、钓鲫鱼一般不宜调高钓低。一般调二目钓三目,调平水钓一目(如果淤泥底就不能调平水钓一目或调低钓低了)。或者调一钓二。
2、有时还经常用到双钩挂双饵调平水钓一目,这种调法可能大多钓友不常用,但这种调法我每年在进入冬季时用得很好,关键要自已知道调钓到是什么程度,知道自已的双钩和饵在水下的状态,这样就能在施钓时,能及时调整自已的浮漂位置,(另注:这种调法,浮漂带夜光棒,钓轻口鲫鱼时,是一种不错的方法)如果口很轻这种调法反而有时还特别好用,但要切记精心找底。
3、到底是调灵还调钝,没有精确的定法,每个人看漂的方法不同,每个人钓鱼的习惯不一样,但必须要自已知道你自已调钓的壮态,特别是在钓鲫鱼时,一定要知道自已所用的饵重,在漂上的重量能压下几目,(这一点在夜钓鲫鱼,带夜光棒,你会发现比重轻的饵,有时压不下夜光棒,)以便在瞬息万变的鱼讯中,及时调整自已的浮漂,找到自已想要看到的口,找到上鱼的那一顿,钓无定法,上鱼是硬道理,有时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.
4、钓钝不易钓灵。例如调四钓二拉小饵,两钩在水底是一钩轻触底一钩悬空,鱼吸饵时,在浮漂剩余浮力的上牵下,它微弱的口腔压力是很难将饵吸进嘴里的,一吸漂尾向上一拉,漂相上就会出现很模糊的上下颤动的信号,甚至没有信号。在这种情况下,有的钓友可能认为“有鱼无口钓灵”,会向下推漂改为钓一目,结果会适得其反。如果改为调四钓四多一点,这时钩在水底的状态应该是一钩触底子线弯曲,另一钩轻触底。在这种状态下鱼吃饵不需要克服剩余浮力,自然地将饵吸进嘴中然后抬头,浮漂就会出现下顿或顶漂的动作。当然灵与钝永远是辩证的、变化的,夏季与冬季变化很大的,要因时而宜。
5、从钓灵找起。如何找准你要设定的钓目,或者说如何找准底、找出口来,那就必须按照王化德老师所说的“从灵找起”。其一,可避免水线倾斜找过底,冬季钓鲫线组较小,子线一般在0、2——0、1之间,细软的子线支撑力很弱,只有保持水线一定的垂直度从灵找起,慢慢触底,方可避免子线过于弯曲找过底。其二,从灵找起在鲫鱼离底的情况下可出现加速或顿口,这正像王老师所讲的辩证的底。
7、切莫把浮漂表现语言定式化。同一浮漂、同一线组在不同的环境、不同的条件下其语言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。万不可凭想象鱼吞饵就是下挫一目,守株待兔的等待那一个动作。即便是同一天,随着上午、中午、下午气温的变化以及水下鱼群的变化都会带来浮漂表现形式的差异。例如窝内聚鱼较多,出现争抢索饵时,浮漂的动作就会大而有力,反之个别过路鱼处于本能性的吸饵,反映到浮漂上可能仅是下或顶一线,所以观漂切不可定式化,要抓住浮漂的每一个异常表现不放过,方可收获颇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