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水霉病怎么治疗

「逍遥随从」更新于 · 2024-10-05 00:00:20

鱼池里鲫鱼得了水霉病怎么治疗

1、由于寄生虫、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,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,入侵鱼体溃烂处,迅速在鱼儿受伤处繁殖、蔓延,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。

2、初期病鱼表现无异常症状,随着病情发展,可看见病鱼体表附有白毛向外生长。

发病原因

1、从鱼卵到鱼苗再到成鱼,均可感染水霉病,因为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。

2、当越冬池中养殖密度大、春季清瘦水体的鱼塘,在饥饿状态下也非常容易感染水霉病。

预防方法

1、入池前用3%—5%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—10分钟。

2、彻底清塘,除去过多淤泥,用生石灰按相关比例调制好,全池泼洒。

3、鱼体受伤是病发水霉病的根本,因此鱼类入池操作过程要谨慎,鱼体冻伤或擦伤都可能使水霉病发。

4、鱼儿入池后,注意控制饲养密度,科学合理调配鱼池密度,更能减少鱼病暴发。

5、加强管理,可适量投喂维生素,提高种苗自身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。

6、防止低温,随着温度越来越低,水温下降,防止低温,以免鱼体冻伤,增加发病机率。加深养殖池塘水位、增加保温材料或加温越冬,视养殖品种而定。

治疗方法

1、因为适宜水霉菌繁殖的温度为10℃~18℃。所以提高水温可以抑制水霉生长。

2、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。

3、水霉病发轻病型,用旺碘,这是对真菌杀灭效果最好的聚维酮碘。重病型用止血康+保肝宁+水产专用维C,快速消炎止血,杀灭有害顽固真菌,修复增强肝脏解毒能力,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强免疫。

4、水产养殖与其他禽畜养殖不同,水产养殖要注意改底调水,因此治疗水霉病也不能忘记这一点,速效底改/强底净+活水素+肥水旺,切断、消除、减缓池塘病W%WW.DiAOYUcHaNg.Com原繁殖的速度和规模。

注意:由于水霉菌是入侵鱼体受伤处,因此可能导致其他细菌性疾病发生,治疗时要确诊其他疾病,共同治疗,避免造成更大损失。

鱼池的鲤鱼得了水霉病怎么治疗

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 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早春、晚冬最为流行,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。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,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,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。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,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,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,凡受伤的鱼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。经由水而传播各处,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
一、症状 :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。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,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,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。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,造成死亡。病鱼食欲减退、行动呆滞,在病鱼头部、吻端、尾部、躯干或鳍条,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,并粘附污泥和藻类,其状如覆盖棉絮,故俗称“白毛病”。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,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、即可做出诊断。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。

二、病因:

1、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。

2、池塘水环境不好,易出现浮头,鱼体冻伤,就很容易感染水霉病。

3、秋冬季节以阴天为主,并有小雨,连续几天不见阳光,易发此病。

4、一些底质较差,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。

水霉病还是以防为主,注意保持水环境良好,防止鱼受伤,一旦明显看到白色棉絮样菌丝,就比较麻烦。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,鱼体负担过重,游动失常,食欲减退,以致衰弱而死。

三、水霉病的预防:

1、除去池底过多淤泥,并用200㎎/L生石灰或20㎎/L漂白粉消毒。

2、加强饲养管理,提高鱼体抵抗力,平时注意消毒,在捕捞、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,注意合理放养密度,尽量避免在水温15℃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,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。

3、发病鱼池用0.04%食盐和0.04%小苏打(碳酸氢钠)合剂(1:1)全池泼洒,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/立方米,具有一定治疗效果。合剂全池泼洒;

4、病鱼用1 ppm 的5%的水杨酸或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-20分钟。

四、水霉病治疗方法:

1、发现鱼已感染水霉病每亩水面水深 1米 ,用菖蒲叶2.5~5公斤、食盐0.5~1公斤,加入人尿2~5公斤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。

2、每亩水面用辣蓼草3公斤、乌蔹莓0.6公斤、枫杨叶2公斤,混合煎汁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,连用2-3次。

3、用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,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ppm,3-4天后再泼一次。

4、百万分之二(2ppm)的高锰酸钾加上1%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-30分钟。

怎样治疗鱼的水霉病

用自来水,先放在阳光下晒上三天再用,水可以加些少盐,就可以预防白点和水霉等病!治疗就去水族店或你买鱼的地方买瓶鱼宝万能药,在水中滴上几滴就可以了。

鱼塘的草鱼有水霉病怎么办

水霉病: 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,寄生于表皮组织,并繁殖蔓延,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,呈灰白色或淡青色。易引起死亡。 防治方法:鱼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,以减少病原体。操作时应小心,减少鱼体损伤。病鱼可用0.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~10分钟。

相关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