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鳅的生活习性有哪些?

更新于:2024-11-21 19:10:36

泥鳅的生活习性有哪些?

1、底栖性:是底栖性鱼类,喜栖息在稻田、池塘、沟渠、溪河、湖库、沼泽等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,视力退化,但触须和侧线十分敏感,在避敌、觅食等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
2、杂食性:是杂食性鱼类,体长5厘米以下时主要以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,体长在5厘米以上后主要以浮游生物、小型甲壳动物、藻类、水生昆虫、植物碎屑等为食。

3、变温性:是变温性鱼类,生存水温范围0~41℃,最适生长水温22~28℃,摄食临界水温10~35℃,水温低于5℃或高于35℃时潜入泥中停止活动,冬季钻入淤泥20~30厘米处越冬。

4、广布性:是广布性鱼类,从世界范围看主要分布在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、大洋洲等地,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的水田、池塘、沟渠、溪流、江河、湖库、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。

5、广适性:是广适性鱼类,对水质、溶氧量、水温、食物等环境因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,除了用鳃呼吸以外,还能进行肠呼吸,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仍可存活很长时间。

综上所述,是鳅科鱼类的统称,喜栖息在稻田、池塘、沟渠、溪河、湖库、沼泽等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,杂食性,主要以藻类、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,适应性极强,最适生长水温22~28℃,摄食临界水温10~35℃。

泥鳅鱼的泥鳅的生活习性

泥鳅属底层鱼类,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、池塘、稻田、水沟等浅水水域。生活水温10-30℃最适水温为25-27℃,故应属温水鱼类。当水温升高时30℃时,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。冬季水温下降到5℃以下时,即钻入泥中20-30cm深处越冬。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。除了鳃呼吸外,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。视觉很弱,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。杂食性,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,以浮游动物、摇蚊幼虫、丝蚯蚓等为食。长大后,饵料范围扩大,除可食多种昆虫外,也可摄食丝状藻类、植物根、茎、叶及腐殖质等。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。一般多为夜间摄食。水温10℃以下,30℃以上即停止摄食。

泥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

泥鳅属温水性鱼类,对环境适应能力强,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、沟渠、湖泊、稻田等浅水域,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,有时喜钻入泥中,喜中性和偏酸性的泥土。

泥鳅有哪些生活习性?

生活习性泥鳅属温水性底层鱼类,多栖息在静水或缓流水 的池塘、沟渠、湖泊、稻田等浅水水域中。泥鳅在水的底层生活,有 时喜欢钻入泥中,所以栖息环境往往有较厚的软泥,一般不到水体的 上、中层活动。

较适水环境酸碱度一般为中性和偏酸性。它昼伏夜 出,白天钻到底泥里休息。晚上出来在水底寻找食物。 由于长期生活 在黑暗的环境中,它的视力极度退化,变成了“瞎子”。但是,它的 感觉却很灵敏,泥鳅的感觉主要是触觉,靠触须来寻找食物。

泥鳅的 食性很广,是偏好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。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摄取食物的种类有所不同。泥鳅在全长为3?5cm时,喜食腐殖质, 其次小型甲壳动物、昆虫等,胃肠食物团中,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 例高达70%左右,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30%。

泥鳅全长在5?8cm 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,丝蚯蚓等,偶尔也食藻类、有机碎屑和水草的 嫩叶与芽等。当泥鳅全长在8?10cm时,食性偏杂,主食大型浮游 动物、碎屑、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种子,也食部分微 生物。

在泥鳅生殖时期适量比较大,雌鳅食量比雄鳅更大,以满足生 殖时期卵黄积累和生殖活动的需要;饥饿时甚至会吞食自产的受精 卵。 泥鳅白天潜伏泥中,晚上出来吃食,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 食高峰,分别是7?10时和16?18时,而早晨5时左右是摄食低潮。

泥鳅很善于逃跑,春、夏季节雨水较多,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 出缝隙时,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,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 池的进出水口逃走。

泥鳅有哪些生活习性?

泥鳅俗称鳅鱼、泥狗子,腹部为淡黄绿色,脊背部有黑色斑点。泥鳅在我国分布广泛,从东北的辽河到中原的黄河、长江流 域及珠江流域均有泥鳅,湖泊、池塘、沟渠也有泥鳅,江南多于 北方。

泥鳅属小型鱼类,身长多在20厘米以下,重量约100克。由 于泥鳅肉多刺少,含蛋白质多营养丰富,很受人们喜欢。 出口一 吨泥鳅比出口一吨普通鱼的价格还高。泥鳅还有药用价值,利小 便,还可用于治疗疮、丹毒。

泥鳅的生活习性:泥鳅属水底层鱼类,除了生活在水底层外, 也钻入泥中。尤其是气温过高或过低时,都会潜入软泥中避暑防 寒。气压低时,也会浮到水的上层,用口吸入空气。耐氧能力较 强,即使池中无水,只要泥土是湿润的,泥鳅仍可生活。

泥鳅喜 在肥沃的水底生活,瘦水中泥鳅较少。泥鳅的食性:食性杂,以荤食为主,如轮虫、蚯蚓、面包虫, 也食植物类食物。人工饲养泥鳅多用颗粒饲料或蚕蛹粉、豆粉。

泥鳅生活习性如何?

泥鳅生活在游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,适应性较强,可在含 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生活。耐低氧,当水缺氧时,可进行肠呼吸, 水体干涸后,又可钻人泥中潜伏。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,还 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;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、腐植质等物质腐 烂,引起严重缺氧时,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,而由肠 壁辅助呼吸。

冬季寒冷,水体干涸,泥鳅便钻入泥土中,依靠少量 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,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。待翌年水涨,又出 外活动。泥鳅生活水温10~30C,最适水温为18~24C。

当水温升高 至30C时,泥鳅即潜人泥中度夏。冬季水温下降到5C;以下时,即 钻人泥中20 ~ 30cm深处越冬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,主要以浮游动物、水生昆虫、水蚯蚓、小 鱼虾、小螺蚌等动物性饵料和有机碎屑等植物性饵料为食。

当主食 物不足时,有同类相残现象。习惯在夜间摄食,但在产卵期和生产 旺盛期间白天也摄食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可经过驯化改为白天摄食。泥鳅善于逃跑。春、夏季节雨水较多,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 水冲出缝隙时,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,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 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。

因此,养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管理。

泥鳅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?

泥鳅喜栖息在水体的底层,特别是有丰富的动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。由于水体底层的光线暗淡,泥鳅的眼 睛视力较差,趋光反应很不敏感。但其口端的触须发达, 对饵料生物敏感,有利其摄食活动。

泥鳅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,其重要原因是肠管很薄,内壁上血管分布多, 可做辅助呼吸器官。 泥鳅喜昼伏夜出。适宜生长水温为 15度 ~30度。人冬后水温降至10度以下时钻人深10 ~30 厘米的淤泥中冬眠,待次年开春水温上升到以上又 开始活动和觅食。

水温在30度以上时,便潜人池底,呈 越夏状态。泥鳅用鳃、皮肤和肠呼吸。鳃和皮肤的功能与其他 鱼类相似,而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。 当水中缺 氧时,它浮游水面,吸进空气,在肠管内进行气体交换,然后再从肛门排出废气。

冬天池水干涸后,钻人泥中, 靠湿润的环境进行肠呼吸,也能维持生命。由于皮肤和肠都能进行呼吸,故泥鳅的呼吸有比较稳定的频率。鳃 盖的启闭快时难以数清活动次数,慢时每分钟只有数次,甚至可以停止1 ~2分钟。

相关热点